2014年11月19日至21日,彭麗媛隨習近平出訪新西蘭。圖為11月20日,彭麗媛在惠靈頓出席新西蘭總督邁特帕里舉行的歡迎儀式。
2014年7月3日,彭麗媛在韓國首爾參觀古跡昌德宮。
  時序更替,忽爾歲末。這時間的節點有一種魔力,讓急急前行的腳步戛然停止,讓匆匆搏擊的眾人驀然駐足。
  回望中,大事迭出,人影不絕。誰,擔得起這一年家與國的記憶?
  我們的答案是:彭麗媛。
  當她以最快的速度把斯裡蘭卡贈送的10枚眼角膜轉贈給廈門一家眼科醫院,當她把艾滋病孤兒接到北戴河度假,她改變的,是一家一室的命運。
  當“家教很嚴嘛”這句調侃式贊嘆風靡微信和微博,當歌曲《習大大愛著彭麻麻》一周內點擊量破億,她改變的,是國人對於領導人家庭的想象和情感,他們不再遙不可及,而是“國民眷侶”。
  於整個國家而言,她的出現改變了更多。
  現代世界在打量一個國度時,有一把尺子叫軟實力,它是一種文化的魅力,一種情感的靠近,一種無形但綿長的吸引。誰來把中國軟實力具象化?誰來展現中國的魅力?誰來激發外部世界綿長的情感?毫無疑問,應該是國家元首的夫人,一位美麗、慈愛、獨立的女性。
  當她身穿帶有民族元素的靚麗服裝走出專機,當她優雅地為荷蘭國花鬱金香灑上香檳,她的美麗形象,她的動人儀態,她的落落大方,改變了世界對中國女性的印象。
  這是一個大國既要縱橫捭闔、也要顧盼生輝的時代,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彭麗媛。
  做中國的第一夫人絕非易事。國人對這一角色有太多寄望——她得內涵古典,能承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能承載東方大國的博大胸懷;她得外形現代,能符合大眾審美,能引導時尚潮流;她得人格獨立,有艱辛的奮鬥,有個人的事業;她得家庭美滿,能相夫教子,能宜室宜家。彭麗媛的自身條件、人生經歷和性情修養滿足了國人對這一角色的全部期望。
  2014年,彭麗媛陪同習近平出訪了13個國家,也以女主人的身份接待了美國第一夫人和參加北京APEC峰會的“夫人團”,還獨立出現在防治艾滋病和改善婦女兒童教育條件的工作中。她在各種場合表現出的多才多藝和溫暖愛心,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015年的新年倒計時就要來了。無論你是在塞北的大雪紛飛中倒數,還是在南國的小河淌水邊歡呼,你所站立的地方,都是她歌唱過的祖國。在現實與未來交替的這一刻,我們把年度的致敬獻給她。
  “有女同行,顏如舜英”

  她的形象,展現了東方大國的魅力
  牡丹花開,春滿中華,
  萬紫千紅,如詩如畫,
  國色天香,名揚四海,
  人稱天下第一花。
  滋潤你的是千年甘泉,
  培育你的是勤勞人家。
  太平盛世百花開,
  風和日麗雨露灑,
  天時地利人和美,
  國泰民安花盛放。
  ——彭麗媛《國色天香》
  彭麗媛在2014年的第一次“亮相”有些特殊——習近平發表新年賀詞,地點是其辦公室,從電視鏡頭裡可以看到,他身後書架上錯落擺放著6張照片,其中一張是他和彭麗媛1987年在福建東山島的合影。那一年,他們新婚。照片里的彭麗媛25歲,紅裙紅鞋,笑容甜蜜。她新婚之年的美好容顏,隨著這段新年賀詞的影像,為人們所熟知。
  27年後,彭麗媛陪同習近平出訪時,每次亮相都能引起一片贊嘆。3月,在出訪荷蘭、法國、德國、比利時4國時,網友把她的每套服裝、每個造型都做了截圖,在微博上掀起“哪個模樣最美”的討論熱潮。7月,在出訪韓國時,她身著白色外套,站在韓國古代建築昌德宮仁政殿外微笑遠眺,被大家稱贊為具有“真正的古典氣質”。9月,抵達印度時,她的亮相讓網友驚嘆“美獃了”——一襲粉色連衣裙上,點綴著印度風情的斜肩長飄帶,走出機艙,風一吹,粉色飄帶就在習近平身後飛舞,又演繹出中國式的“衣袂飄飄”之美。11月,在陪同習近平前往澳大利亞布裡斯班出席G20峰會時,夫人們的合影一問世,微信朋友圈就被一個個點贊刷了屏:“還是彭麻麻的藍旗袍最驚艷!”
更有一些喜歡彭麗媛的網友,照著她的模樣設計出了一系列“Q版彭麗媛”的漫畫形象,又萌又美,在網上大受歡迎。
  女性之美千姿百態,世界各國的第一夫人各美其美,彭麗媛在其中備受矚目。她的種種造型都具有一個共同特點:端莊典雅,充滿理性和知性。她的美,一望而知,是東方的,是中國的,是民族的。一個為人們津津樂道的細節是,彭麗媛所有的服裝、手提包都是“中國製造”,在2013年她首次出訪俄羅斯時,國內的紡織服裝類股票紛紛因此而強勢漲停。
  自從有夫人外交開始,各國第一夫人都致力於展示國家氣質。比利時王后瑪蒂爾德身上有歐洲王室的高貴,墨西哥總統夫人里韋拉身上有熱烈奔放的風情,美國總統夫人米歇爾身上體現了美式職業女性的氣質。彭麗媛身上所具有的,是來自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文化的韻味,這在今年北京APEC會議期間得以充分展示——
  11月9日,彭麗媛邀請孟加拉國總統夫人、蒙古國總統夫人和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夫人參觀首都博物館。她們先用短短的20分鐘瞭解北京50萬年的歷史,在一對見證了北京漫長建城史的青銅禮器前,彭麗媛告訴夫人們,“這件文物太重要了”,它們有“3000年的歷史”,夫人們為3000年的時光驚訝不已;在一套明代皇后的紅紗羅地夾襖百子衣前,她告訴夫人們,9條金龍和近百個嬉戲的兒童,“是非常吉祥的圖案”。接著,她們欣賞了瓷器精品,在一個宋代定窯白釉童子誦經壺前,她告訴夫人們,“這樣精美的定窯瓷塑,全國僅此一件”……
  11月10日,在北京會議中心,彭麗媛熱情接待了印度尼西亞總統夫人、加拿大總理夫人、日本首相夫人、馬來西亞總理夫人、新西蘭總理夫人、新加坡總理夫人、巴布亞新幾內亞總理夫人和泰國總理夫人,與她們一同參觀了殘疾人才藝展示。她教夫人們用手語跟刺繡的聾啞姑娘說“你很棒”;她把失去雙臂的剪紙姑娘用雙腳剪的“福”字送給夫人們;她請夫人們挑選盲人編織師的作品帶回家。是夜,在水立方,天空中綻放的是水仙、君子蘭、海棠、秋菊圖案的煙花,映照著彭麗媛青花瓷般的絲絨旗袍,映照著夫人們身上的錦緞與刺繡,映照著舞臺上的民歌、鼓點和“千手觀音”……
  一連串的東方風韻和古典智慧,讓北京APEC和彭麗媛更加迷人。
  “知音識曲,善為樂方”
  她的才情,觸動了心靈和情感
  我們的未來,在希望的田野上。
  人們在明媚的陽光下生活,
  生活在人們的勞動中變樣。
  老人們舉杯,孩子們歡笑,
  小伙兒彈琴,姑娘歌唱。
  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奮鬥,
  為她幸福,為她爭光。
  ——彭麗媛《在希望的田野上》
  3月30日,當習近平和彭麗媛乘坐的轎車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王宮廣場上停下,車門一打開,這悠揚的歌聲隨即在廣場上空響起。
  32年前,中國唱片社為20歲的彭麗媛錄製了單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她清脆的嗓音讓這首歌從此家喻戶曉。
  4年後,朋友要給彭麗媛介紹個對象,小伙姓習,大她9歲,是福建廈門的副市長。當時在總政歌舞團工作的彭麗媛擔心兩地分居,想推辭,但朋友說此人“出類拔萃”,她又多少有點動心。
  為考驗對方,見面那天她穿了條又肥又大的軍褲,沒想到對方比她穿得還土氣。習近平一開口,沒問“現在流行什麼歌”“出場費多少”,而是問了句“聲樂分幾種唱法”,彭麗媛回答後,他又老老實實地說:“很對不起,我很少看電視,你唱過什麼歌?”“唱過《在希望的田野上》。”習近平“哦”了一聲。“這歌我聽過,挺好的。”
  這種誠實,反倒打動了彭麗媛:“當時我心裡一動。他純樸又很有思想,這不就是我心中的他嗎?”後來,習近平也告訴她:“和你相見不到40分鐘,我就認定你是我的妻子了。”
  20多年後,他們夫婦出訪時,所到之國,常用不同方式為他們再現這首歌。2014年7月,在韓國總統府青瓦臺的國宴上,少年合唱團又唱起了這首歌。
  在習近平成為國家領導人之前,國人對彭麗媛的瞭解,其實比對習近平的瞭解更多。女高音歌唱家、軍旅藝術家、中國第一個民族聲樂碩士、總政歌舞團團長……人們熟悉她的歌聲、她的專業素質、她的知識涵養。在習近平成為國家領導人之後,她的音樂才華作用於外交舞臺,迸發出新的火花。
  今年3月28日,在德國,柏林音樂學院的三重奏樂團為彭麗媛表演了10分鐘,學生們覺得:“她並不嚴肅拘謹,相反,她很友善,而且態度開放,也非常喜歡音樂。”彭麗媛向這所學院贈送了從中國帶去的鼓,還送給德國總理默克爾一張中國民歌CD。
  3月31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樂器博物館,彭麗媛和王后瑪蒂爾德停在一件“沛築”前,彭麗媛把這種源自戰國時期、宋代以後失傳、最近才研製複原的擊弦樂器作為國禮,贈送給比利時。一時間,“沛築”這一古老的東方樂器,為比利時人所共知。
  9月12日,在塔吉克斯坦,塔副總理賈博麗陪同彭麗媛參觀國立音樂學院,當地的歌唱家用中文演唱中國民歌,與中國留學生共唱歌劇,演奏當地傳統樂曲。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是不需要翻譯的語言,可以溝通不同民族的心靈和感情。”沒有什麼比彭麗媛自己的話更能概括音樂外交的意義。在中國傳統文化里,知音貴在難求;而在現代外交中,貴在廣結知音。
  彭麗媛的才華,當然不僅僅是音樂。在諸多文化活動中,她所展現的才華都令人印象深刻。
  3月21日,在北師大二附中,彭麗媛陪著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走進書法課堂,看到中美兩國學生正在練字,米歇爾興之所至,拿起毛筆,也想試試。由於事先沒有安排這個環節,老師略感意外,臨時找來一張紙。彭麗媛向米歇爾示範如何握筆,米歇爾一筆一划臨摹了漢字“永”。從5歲開始就跟著父親練書法的彭麗媛,在學生們的邀請下也提筆揮毫,寫下“厚德載物”,送給了米歇爾。這個不在預定行程內的“突來一筆”,讓人們見識了彭麗媛的書法功底。此後,在印度,彭麗媛還握著一名印度女生的手,教她中國書法的訣竅:“手動腕不動,筆要垂直。”
  8月16日,彭麗媛邀請出席南京青奧會開幕式的部分外方領導人夫人參觀南京博物館時,館內正在製作一幅蘇繡作品《絲綢之路》。彭麗媛向夫人們發出熱情邀請:“有沒有興趣來體驗一下我們中國的蘇繡?”一開始,夫人們有些拘謹,但在刺繡老師一對一的輔導下,夫人們很快就敢下針了。彭麗媛繡制了作品正中心一匹黑馬的流蘇飄帶。刺繡老師評價說,她穿針引線的動作“流暢自然”。
  書法與刺繡,前者象徵才學,後者屬於女紅,共同組成了知書達理的中國女性形象。在任何時代,這都是中國女性的美好剪影之一。彭麗媛把它們嵌入外交舞臺,巧妙激發了各國女性的心靈共鳴。
  “彼美孟薑,德音不忘”

  她的溫暖,對“習式外交”不可替代
  “有過美麗的夢,有過藍藍的期待,
  卻無法擺脫那命運的安排。
  你想看日出,也想去看大海,
  大哥哥大姐姐願與你同在。
  捧起你的臉,請接收我的愛,
  人間有淚就會有關懷。
  把心打開,讓真情牽動所有的血脈,
  感動世界,只為生命而存在,
  愛你的人,就叫紅絲帶。”
  ——彭麗媛《愛你的人》
  “有女同行,顏如舜英。彼美孟薑,德音不忘。”《詩經》描述了這樣一個故事:與君子同行的女子,固然容貌美好,但更重要的是她美好的品德和聲譽。
  及至近現代社會,美國人在評價第一夫人時,美艷如傑奎琳·肯尼迪,自然令人難忘;但品德美好如勞拉·布什,則贏得更多贊美。
  彭麗媛的溫暖與愛心,由來已久。
  “2006年的春天,我第一次見到你們,那時的你們都還那麼小,那麼弱,我一下子就能把你們抱起來。那時的你們因為疾病和歧視的雙重打擊,家境貧寒,生活艱難,在你們家中看到的場景至今歷歷難忘;你們孤楚的表情和無助的眼神在我腦海裡多年揮之不去……我心酸、難過。從那時起,我就暗下決心,要盡我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你們健康成長。”
  這是今年11月,彭麗媛給安徽阜陽受艾滋病影響兒童的一封信。信里,她回憶了當年的初相見。那時,她接受衛生部的邀請,成了一名預防艾滋病宣傳員,前往安徽阜陽,見到了阜陽市艾滋病貧困兒童救助協會的200多個孩子。其中一個叫高俊的5歲小男孩,父母都因感染艾滋病去世了,一直被叔叔嬸嬸圈養在豬圈裡。彭麗媛聽到高俊的遭遇,忍不住落了淚。她把小高俊抱在懷裡,喂餃子給他吃。自此,高俊一直管彭麗媛叫“彭媽媽”。
  之後的每一年,彭麗媛都儘量安排時間和這些孩子們見面。“記得我們曾一起登天安門城樓,瞻仰毛主席紀念堂,參觀革命歷史展。”2011年,彭麗媛帶著阜陽的孩子們,還有山西臨汾紅絲帶學校的孩子們,一起拍攝了反艾滋病歧視的公益廣告《沒有歧視,我們在一起》。30秒的廣告中,孩子們先是羞澀地對著鏡頭,想說話卻不敢開口;之後,在彭麗媛的鼓勵下,孩子們跟著她說出了“我們”;最後,廣告的宣傳語是:沒有歧視,我們在一起。
  這年冬天,彭麗媛到了臨汾,給紅絲帶學校的孩子們演唱了一首《愛你的人》。第二年,30秒的公益廣告擴展為6分鐘的宣傳片。片中,彭麗媛跟孩子們一起彈琴、畫畫、踢足球,還蹲下來給一個男孩系鞋帶,充滿了溫情和母愛。在宣傳片中,有人問她:“紅絲帶的工作您希望能做多久?”彭麗媛說:“只要是需要,我想一直做下去。”
  就在今年夏天,臨汾紅絲帶學校的首批初中畢業生經過中考,升入了高中。彭麗媛很高興,給他們寫信道:“不管再過10年、20年,還是30年,我們都會彼此牽掛,因為我們永遠在一起。”暑假,彭麗媛把阜陽、臨汾等地的艾滋病致孤兒童接到北戴河參加夏令營。當年的小高俊已經是小學高年級學生,他性格越來越開朗,在夏令營開營式上和小伙伴們表演了歡快的舞蹈《鬥牛舞》。彭麗媛帶著他們一起看大海看日出。“看著你們一天天長大,見證你們用勇敢和堅強戰勝了不幸和苦難,為自己贏得了現在和未來,我由衷地為你們感到驕傲和自豪!”
  今年10月,2014年度艾滋病學術交流大會在北京開幕。作為世界衛生組織結核病和艾滋病防治親善大使,彭麗媛出席了開幕式,並向為艾滋病防治作出特別貢獻的外國科學家頒發了紀念獎牌。
  今年,彭麗媛還擔負起了一項新的公益事業。3月2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授予她“促進女童和婦女教育特使”榮譽稱號,那一刻,她想到了早年當過農村夜校校長的父親。“在他的幫助下,很多人第一次寫出了自己的名字,第一次讀懂了報紙和書刊,特別是一些母親把自己學會的字教給他們的兒女,開啟了最初的教育。”她感慨良多:“母親和孩子就如同土壤和樹苗,母親是所有子女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師。”
  兩天后,在德國埃森市伯樂高級文理中學,有一名學生問彭麗媛:“您的中國夢是什麼?”彭麗媛站起來回答說:“我的中國夢是希望天下所有孩子,特別是女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就像你們一樣。”
  彭麗媛對孩子的愛如此強烈,幾乎每到一個國家,她都會看望當地的孩子們。在巴黎,她去尼克爾兒童醫院,把哮喘病男孩毛蘇擁在懷裡;在印度,一名胖乎乎的男孩漢語說得很好,彭麗媛忍不住輕吻他的臉,又親了幾個孩子,她對校長說:“孩子們非常可愛,我特別喜歡那個胖小子。”
  或許,今年最有趣的童真時光,是在澳大利亞霍巴特。那裡的16名孩子寫信邀請習近平和彭麗媛一定要去他們那兒,原因是那裡“有‘塔斯馬尼亞惡魔’呢”!習近平和彭麗媛果真去了,孩子們把一隻剛出生不久的、珍貴的“塔斯馬尼亞惡魔”——袋獾遞到彭麗媛手中。習近平問:“怎麼抱?”彭麗媛輕聲說:“像抱嬰兒一樣。”習近平轉身對澳方人員說:“你們養育了一群可愛的‘小惡魔’。”他們夫婦離開後,孩子們立刻嘰嘰喳喳,爭相評價“習大大”和“彭麻麻”“lovely(可愛)”!
  12月19日,在澳門回歸15周年之際,彭麗媛在澳門特首崔世安夫人霍慧芬陪同下,來到澳門婦聯學校幼稚園看望小朋友。“人之初,性本善……”,5歲的鐘中興朗讀起“三字經”。彭麗媛一起朗讀,並問道:“為什麼要學呢?”鐘中興說,因為教我們要做好市民、好學生。彭麗媛還和孩子們圍成一圈,在歡快的童謠《找朋友》中,互相拍拍掌、握握手,場面溫馨歡快。
  在外交中,有些事由國家元首去做,可能過於正式;由民間出面,或許又不夠隆重。這時第一夫人的出現,恰好介於領導人正式外交和民間外交之間,既能親和大國關係,增進私交情誼,又有彈性和餘地。正因此,彭麗媛的感召力和號召力非他人所能及,而她的溫暖與愛心,更讓她在“習式外交”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她和荷蘭王后的“鬱金香外交”芬芳迷人。3月23日,荷蘭王后馬克西瑪將一種新培育的名貴鬱金香贈送給彭麗媛,原本,荷蘭想把它命名為“彭麗媛花”。彭麗媛在按照當地傳統給花兒澆上香檳後,將它取名為“國泰”,不僅有國泰民安之意,也是古代西方詩歌中中國一詞Cathay的音譯。如今,“國泰”鬱金香已經“回家”,扎根在北京植物園,明年早春就能綻放。
  ——她和丹麥女王的“童話外交”溫馨動人。4月25日,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在北京參觀“安徒生童話在中國”的展覽。她和彭麗媛分別用丹麥語和漢語,給兩國的孩子們朗讀了安徒生童話《醜小鴨》選段,希望“小童話”帶給孩子們“大未來”。第一夫人獨自陪同來訪元首參加活動,顯示出我國外交的周到考慮和細緻安排。
  ——她和斯裡蘭卡總統夫人的“光明外交”真摯感人。9月17日,彭麗媛和斯裡蘭卡總統夫人施蘭蒂出席“愛的回饋——中斯友好光明行活動”。為了感謝斯裡蘭卡多年來向中國捐贈千餘枚眼角膜,中國醫療小組組織了回饋之行,給斯裡蘭卡1000名白內障患者免費實施復明手術。施蘭蒂當場表示,再向中方捐贈10枚眼角膜。在彭麗媛的精心安排下,10枚眼角膜被迅速運往廈門眼科中心,10名患者第一時間接受了角膜移植手術。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她的自立,講述了真實的“中國夢”
  浮雲散,
  明月照人來,
  團圓美滿今朝最。
  清淺池塘,鴛鴦戲水,
  紅裳翠蓋,並蒂蓮開,
  雙雙對對,恩恩愛愛。
  這園風兒向著好花吹,
  柔情蜜意滿人間。
  ——彭麗媛《月圓花好》
  如果問中國人為什麼喜歡彭麗媛,答案或許有很多,但有一點會是相同的:她是一位自立、自強的女性,從來沒有“拼爹”“拼老公”,全靠自己的實力和奮鬥成就一番事業,從平民而至第一夫人。她和無數中國人一樣,在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中,追逐自己的夢想。她一直在我們中間,她的經歷是對“中國夢”的最好詮釋。正是這一點,讓中國人發自內心地喜歡她;也是這一點,激勵著每一個普通人,去努力實現屬於自己的“中國夢”。
彭麗媛1962年出生在山東菏澤的一個小縣城鄆(音同運)城,那裡是《水滸傳》里“及時雨”宋江的故鄉。但現在對外介紹時,當地人都驕傲地說:“這是彭麗媛的故鄉。”彭麗媛的父親是縣文化館館長,母親是縣劇團的演員。有一次,文化館一些講解員要拍工作照,年幼的彭麗媛追著父親說“給我也照一張吧,我還沒照過”,父親不讓,彭麗媛就纏著攝影師,趁父親沒註意時偷偷拍了一張,這是她童年時期唯一一張照片。照片里,她穿著媽媽做的花布衣服,嘴咧得大大的,笑容開心燦爛。
  儘管童年時常常飢一頓飽一頓,卻沒有妨礙彭麗媛心中生出對音樂的熱愛。14歲時,聽說山東省“五七”藝術學校(1978年改為山東藝術學院)中專部恢復招生,她趕緊收拾行李去濟寧趕考。
  “那時候弟弟生病,家人沒辦法陪伴。爸爸給一個拉煤的卡車司機塞了兩條煙,又給音樂老師10塊錢路費,他們就帶著我上路了。”那時的彭麗媛又瘦又小,臉黃黃的,扎兩個小辮子。到了考場,主考老師一看這丫頭挺土,就說“你等一下,讓人家考完了你再來”。就這樣,一直等到快深夜12點,考官們準備收攤了,才想起還有一個考生。“那時候我非常難過,覺著不能以貌取人。其實我心志挺高的,覺得我比他們唱得都好,真是這樣想的。”彭麗媛後來回憶說。她當時唱了首《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考官們漸漸不做聲了,停下來聽她唱。一名老師說,不錯,你還會唱什麼?彭麗媛又唱了首《南泥灣》。最後,那個考區招了四五個學生,彭麗媛名列其中。
在山東藝術學院,她師從著名的聲樂教育家王音璇,主攻民族唱法。1980年,濟南軍區政治部前衛歌舞團把她“挖”了過去。1981年,彭麗媛收到了中國音樂學院寄來的進修通知書。入學後,她被分到一個非常擁擠的平房裡,十幾個人一間宿舍。“那時都是在臨時搭的防震棚里上課,五六個人用一個琴房,我為了搶琴房,曾經跟我們器樂系的同學李樹萍打過好幾次架,每次都是我贏,我現在都覺得對不起她。當時大家也互相攀比,不是比錢和地位,也不是比誰去傍大款,而是比誰學習好,考的分數高。那時候學習風氣實在太好了。”彭麗媛回憶說。在中國音樂學院期間,同學送了她一個外號“三點一線”,就是“琴房宿舍食堂”。
  上世紀80年代,她成名了,但沒有“拼名氣”,派她去雲南老山前線慰問演出,她立馬就出發,一路唱到了離前沿陣地只有4米遠的貓耳洞里。
  1987年,她結婚了,也沒有“拼老公”,新婚第四天,就從福建飛回北京參加全國藝術節,接著又出訪加拿大、美國,一別就是兩三個月。習近平在隨後的十多年中,一直在福建工作,夫婦倆過著聚少離多的生活。就連女兒出生時,習近平也由於在搶險前線而沒能陪在她身邊。有一次習近平抽空到北京探望她,才坐下沒多久,彭麗媛就接到通知要去演出。掛上電話,她久久沒做聲,怕傷了丈夫的心。習近平知道後,反過來安慰她:“沒關係,你儘管走,我們總有團聚的時候。我不能讓你為了我離開舞臺,那樣也太自私了。”
  儘管是名揚全國的歌唱家,但彭麗媛把家庭和事業的關係處理得很好。離開舞臺,她就樂於做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婦。
  1999年,在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節目中,主持人竇文濤對她說:“我一看你啊,就覺得你會做菜。”她特別驚喜:“你怎麼知道的?我就是最愛打掃衛生、洗衣服了。而且我做菜做得還不錯,除了咱們山東的麵條、饅頭、大包子、水餃以外,我還會烙餅,炒各種菜。炒得可能不是那麼好,但自己覺得還可以。”她說有時演出結束,拖著行李回到家,本已累得不行,卻還是忍不住先把飯做了,把衣服洗了,把地拖了。“做家務活對我來說是一種樂趣,我就願意縫縫補補洗洗涮涮,願意把自己的家佈置得好一些。” 當竇文濤好奇地問,什麼樣的男人才能駕馭她,她一臉幸福地說:“他是一個很有作為,非常成功的人。”
  這樣一位秉承優秀美德的女性,對任何一個中國家庭而言,都是理想中的媳婦。
  2014年的國際舞臺上,彭麗媛和習近平一起留下了許多感人的細節。在印度,彭麗媛應印方之邀坐到鞦韆上,她試著盪了幾下,便拍拍身邊的空座,讓習近平也坐上來,兩人並肩盪起鞦韆。在北京APEC峰會合影時,彭麗媛向著鏡頭揮手致意,轉頭看了習近平一眼,習近平便與夫人節奏一致,揮起手來,這默契的一幕立即在網絡上爆紅。在澳大利亞,習近平視察“雪龍”號南極科考船,登上一處較高的船艙時,不忘回過頭來向彭麗媛伸出手,“來!”拉著她一起進了艙……種種細微之處,流露出夫妻同心、彼此照顧的真情實感。
  他們不再是遙不可及的領導人夫婦,他們和許多普通中國夫妻一樣,從基層走來,從生活的考驗中走來,共同擁有平淡而溫暖的幸福。這便是“夫人外交”之於中國人的另一層意義——從領導人的身上,感知傳統價值觀的力量。琴瑟和鳴、夫妻和美、家庭和睦,這些透著古老中國溫度的字眼,在多元速變的現代生活里,依然是最值得倡導的、恆久的信仰。
  讓世界看向中國
  在世界的眼中,彭麗媛是怎樣的?
  也許,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今年3月訪華時發表在白宮網站上的游記,能夠代表外部世界對彭麗媛的印象。她詳細地向美國人介紹道:
  “從華盛頓出發,在經歷了大約20個小時的長途飛行之後,我和母親、女兒抵達北京,開始了對中國的正式訪問。我們的第一站是北師大二附中,中國的第一夫人彭麗媛女士接待了我們。
  “早在成為第一夫人之前,彭麗媛女士就已經聞名中國了。彭女士在中國音樂學院拿到民族聲樂碩士學位。20世紀80年代,她以一個民歌歌手的身份在中國農曆新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演出,這個晚會一直是世界上觀眾最多的電視節目。從那以後,她就經常出現在電視熒屏上,同時在中國各地為觀眾演出,成為中國最受歡迎的民歌演唱家之一。
  “彭麗媛女士18歲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3年前,她被世界衛生組織任命為結核病和艾滋病防治親善大使,她也一直致力於抵抗艾滋病和肺結核。2013年,在她的丈夫習近平成為國家主席後,她成為了中國的第一夫人。
  “以我和家人在北師大二附中與彭麗媛女士相處的經歷,我們可以說,彭女士是個熱情而親切的東道主。”
  在這場被《紐約時報》形容為“讓許多人期待已久的會面時刻”里,中美兩國的第一夫人有了一個私人情誼的良好開端。美聯社認為:“富有魅力的第一夫人彭麗媛,成為中國最新升起的外交明星,一位在國際上受到歡迎的第一夫人,能使中國成功贏得全球公眾輿論的支持。”
  作為中國的第一夫人,彭麗媛任重而道遠。正如她唱過的那首歌:“你用永照人間的日月告訴我,你用奔騰不息的江河告訴我,我屬於你,我的中國。”她屬於她歌唱的中國,她奉獻於她歌唱的中國,她和她歌唱的中國正一同變得更加閃耀。
編輯:SN14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10dast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